作者:管宏业 宋家婷
优秀的公司获得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
“首战即决战。”
这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给小米汽车定下的目标。
小米造车的第995天,官方为这场首战做了预热——邀请小米投资商和传媒界人士到小米科技园看了看首款新车。
所有人在进棚之前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不能提前透露新车的任何信息。保险起见,现场更是不允许拍照。
尽管官方极尽小心翼翼,但是,它是什么样的?小米汽车团队收获的是赞赏抑或是吐槽?坊间的关注度不亚于米粉的热情。
几天后谜底揭开,小米汽车赢了。
11月15日,随着工信部公布最新一批“新车申报目录”,网友戏称小米牌首款汽车正式拿到了“证件照”。
根据申报信息,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名为SU7,定位于中大型纯电轿车,产品商标为小米牌。按照造车新势力的习惯,小米首车将推出SU7和SU7 Max两个版本车型。
由于此前信息曝光很多,小米的新车参数已经没有太多意外。但是,笔者在看到样车前后感受还是颇为不同。
特别是新车设计,在众多新能源品牌中表现可圈可点。实际上,它可以说是既承袭了当下新能源汽车的设计之大成,又汲取了传统豪华车品牌们的优势。
由是,新车亮相并有了正式的“名分”,小米汽车算是落定一半,虽然传闻已久的造车资质眼下仍旧扑朔迷离,工信部公示的小米汽车生产企业又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这令人不免猜测,当前小米是要走代工路线还是借用北汽集团生产资质。
但是,从过往新造车者的经验来看,产品有了实物,其它都不是大问题,蔚小理们都是通过腾笼换鸟一步步获得品牌正名的。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的一期工厂已经开始小批量试生产,计划在12月开启批量生产,明年2月上市。有消息称,小米汽车最快将在下个月正式发布新车。
小米汽车,终于来了!
最后一个上车的人
“愿意压上我人生的全部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2021年3月底——在小米成立十一年的时间节点上,雷军高调宣布正式下场造车。
他在发布会上的这句话令疯狂的米粉们血脉贲张,却也令这些年看多了新玩家进进出出的汽车从业者困惑:
新能源汽车最好的创业时机是十年前,最差的创业时机恰是2021年,彼时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市场奠定电动汽车销量“教父”地位,其中国门徒蔚小理仍在跨越生死线,“国家队”跑步入场的同时,也拉开了淘汰赛的帷幕。
此时此际,小米为什么要造车?它的造车逻辑又是什么?
对此,雷军做出了认真的回答。他说,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造车新势力布局汽车产业比小米提前了六到七年,但是小米也有自己绝对的优势。
小米的优势是什么?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大潮下,汽车和消费电子连结得越来越紧密,手机起家的小米强项就是消费电子。
这雷军可没吹牛。就在小米宣布造车的这一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销量超过苹果,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6.9%。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小米仍旧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TOP3。
小米不止有手机。成立十三年来,小米已经打造了一个覆盖了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到智能出行等完整的“生态智能全场景”体系。
今年6月,小米集团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更是达到了6.06亿,同比增长10.8%。其中,中国内地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1.49亿,同比增长6.5%。
小米拥有的不仅仅是这些数字。同样,还有消费电子行业鲜明的快节奏。
小米汽车内部人士告诉人汽传媒,虽然从官宣到工信部发文“只有”1000天,但这显然是一段不平凡的日子。甚至有小米汽车高层直呼:过去两年多抵得上在其他车企五年。
“上班按照传统车企的时间八点,下班按照互联网企业的作息到23点,1000天,天天如此。”
这也似乎暗喻了,小米汽车从娘胎里就带着消费电子的基因。
当然一如华为造车一样,小米也是迫于原有业务增长陷入瓶颈、资本市场需要新故事支撑市值,但是,一如我们此前所言,这个被雷军称作“最后一次创业”的项目,也隐约藏着他真正的梦想与野心。
小米要造什么样的车?
那么,最后一个上车的人,要造什么样的车?我们可以从两件事来得出结论。
第一,是小米宣布造车之后,坊间流传两款车型计划:其一,内部代号Modena(摩德纳)的中型溜背式轿车,计划2024年上市;其二,内部代号Lemans(勒芒)的电动跑车,计划在2025年面世。
在不久前的沟通会上,小米汽车高层否认了第二款车型的规划。
“小米没有第二款车的规划。”
上述高层坦言,小米造车团队有3000人,直到小米汽车第一次对外亮相,这3000人只干一件事,只造一款车。对比来看,传统车企也就200多人造一款重磅车型。
第二是,大多数车企首款车型都选择做SUV,因为相对而言,SUV溢价率更高,也更受市场欢迎,但是,小米的首款车型却坚定地选择了轿车。
“小米要从最难的做起,要做就做最难的,攻克最难点。”官方如是说。
这两个回答都相当出人意料。说小米汽车全力以赴也好,孤注一掷也罢,根本原因则令人心有戚戚——
小米汽车三年磨一剑,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汽车:从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乃至材料科学等等层面,都要有颠覆性的变化。
在小米团队看来,当下中国汽车市场卷到天际,却深陷价格战泥淖难以自拔,根本上是因为并没有改变汽车。
同样“不造车”的华为,能够成为车企又爱又恨的王牌“供应商”,也是因为它推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化解了汽车智能化的难题。
由是也就明了了,作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全球第五大平板电脑制造商以及全球最大的消费级智能物联网平台的小米,自然不会甘愿只做“跟随者”,它必须在已有的盛名之上做出新的突破、打出新的名号。
10倍的功力造一辆好车
要做颠覆者不容易。
小米汽车首期规划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坚持自动驾驶全栈自研,挥别13年里经历无数次迭代的MIUI,启用全新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Xiaomi HyperOS),都是为了这一目标。
小米愿意下苦功夫。小米内部人士告诉人汽传媒,小米汽车花了10倍功力力图造一辆好车。
比如,一般情况下传统车企造一辆车耗费170辆-190辆样车,小米三年时间里前前后后废了430辆试制样车,是前者的2倍还多。
正如雷军三年前所言,小米的第一辆车一定是“那个时候的尖端水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项目不仅赌上了雷军个人后半生的命运,小米也实实在在掏出了真金白银。
换言之,不同于跨界造车者多半为了圈钱而来,小米造车的资金完全来自于集团营收。
小米汽车成立之初,计划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其中前期投入100亿元,当时的现金储备是1080亿元。
从宣布造车至今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已经为汽车业务投入超过55亿元。其中,2022全年约投入31亿元,2023年上半年累计投入25亿元。
小米人士进一步透露,目前小米汽车在研发上的投资已经加码,即将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账面上现在是1200亿元。
“我们着眼长期价值,坚持长期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才能真正成为一家伟大的科技企业。”
雷军是这样解释小米造车的“挥金如土”的。
投入的不止资金,还有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雷军自己说,自从2021年宣布造车后,自己二分之一都花在小米汽车上,四分之一花在小米手机上,四分之一花在其他事情上。
而据接近雷军的知情人士告诉笔者,实际上,雷总80%的精力都放到了汽车上,“他要从底层彻底改变造车逻辑。”
一旦企业创始人开始卷,团队怎么可能不卷。
但是,这就是雷军的性格。正如十年前一篇文章总结的,他不到山穷水尽绝不会舍弃,而一旦做出决定,比所有人都彻底。从金山到小米,从手机到汽车,没有丝毫改变。
雷军喜欢在公司内部说的一句话是,“优秀的公司获得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现在看来,这并非夸夸其谈,而是他真实的心境——
小米凭借全球TOP级的手机业务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可雷军的执念一直是做“伟大的公司”。
现在,小米汽车首战能够令他梦想成真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qq303154759进行处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