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的天平正在向谁倾斜?

国产汽车 车辆财经 2024-06-01 1949

2024年,市继续延续2023年的大势,新能源依然是市的高频词,渗透率、销量、出口等都在保持正向增长。

不过,今年的市也在发生着变化。

价格战的袭来让企竞争更加激烈,利润为销量让步,自主企与合企展开更大规模的攻防战,插混增速远超纯电,不一而足,这些都预示着市正在进行新一轮淘汰赛。

危与机该如何把握?

2024年,中国市机遇和挑战并存。

政策将持续助力市发展。一是免征新能源购置税到2027年,减免力度分年度逐步退坡。二是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盖世研究院预计该政策将带来百万量级乘用增量,结合置换用户偏好及补贴标准,政策的实施将重点利好燃油市场。三是政府开展的新能源下乡活动,参与型创历史新高。

地方也在快速响应政府号召,河南、山东、湖南、上海、广东等多省市开启新一轮补贴支持、以旧换新和优化限购管理等。

盖世研究院认为,以旧换新、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新能源下乡等政策组合包将保障市稳定增长。

除了政策的推动,企的竞争也让市更加活跃。目前,企超40个品牌参与大规模价格战,多样化促销活动活跃市场。盖世研究院预计2024年将有百余款新上市(插电混居多),驱动购需求释放。

基于此,出口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且出口产品向高端化、高价值方向发展,乘用出口均价处于高位。比亚迪、奇瑞、吉利为代表的自主企加快海外布局,并且稳步推进欧洲、东南亚、拉美、俄罗斯等重点市场海外生产基地建设。

不过,自主品牌的迅速成长,招致了国外的不公平待遇,这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主品牌的海外发展。

首先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出口占比下降。方面,美国电动税收抵免新规生效,电池供应链要求收紧。同时对华加征新301关税,其中电动关税最高100%,考虑阻止从墨西哥进口中企制造的及零配件,中国本土和零部件企业预计将受影响。

盖世研究院认为,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国电动出口影响有限,当前从中国向美国成规模出口BEV的企仅Polestar(年销量1.3万辆),不过对锂电池产业影响颇深,中国动力电池及组件、关键矿产或将彻底失去成本竞争力。

其次是与欧盟贸易关系紧张。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针对原产于中国的BEV进行反补贴调查,2024年3月开始对进口中国电动进行海关登记,欧盟反补贴调查加征关税结果预计在7月落地,预计加征关税幅度为15%-30%,对中国BEV出口量化影响约15%-30%。

最后是与俄罗斯的贸易问题。俄罗斯是中国第一出口国,不过,近期迫于美国二级制裁压力,中国多银行停止接受来自俄罗斯的人民币付款,出口面临回款困难,将影响企后续出口业务。

握住新能源,实现超

2024年已过去近半,正如盖世研究院年初预测的那样,在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的共同作用下,市整体上也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态。

具体来看,2024年1-4月乘用累计销量769万辆,同比上升10.6%。盖世研究院分析,市实现良好开局,主要得益于丰富的促销活动和不断升级的“价格战”、性价比新上市激发终端购需求。同时由于去年同期受新能源国补和燃油购置税政策退出影响,销量基数相对较低,同比出现显著增长。

分身类型来看,轿和SUV销量均同比正增长,其中SUV表现突出,1-4月累计销量406万辆,同比增长16.6%。市场份额方面,SUV市场份额52.8%,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其他身类型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

分动力类型来看,1-4月燃油销量同比微降,新能源和混动型同比均明显上升。其中新能源乘用累计销量279万辆,同比增长31.8%,新能源渗透率36.3%,同比增加5.9个百分点。“油电平价”、“电比油低”加速新能源渗透,其中PHEV+REEV份额持续扩大,成为新能源增长主动力。

而纯电、插电混动销量均同比上升,其中纯电销量167万辆,同比上升10.7%,插电混动销量112万辆,同比增加84.8%;插电混动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比持续上升,1-4月占比达到40%,PHEV和REEV市场份额均不断增大,市场份额同比分别增加7.4个和4.1个百分点。

新能源市场结构性不断调整,正逐步形成纺锤形特征。随着B、C级市场优质新产品不断进入,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中型和中大型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乘用出口销量保持明显增长,2024年1-4月出口销量达到154万辆,同比增长34.7%。企销量方面,奇瑞、上乘用、比亚迪位列企出口销量前三名。其中比亚迪出口表现优秀,单月出口量超过4万辆,排名升至第三,同比增幅明显。

自主企表现亮眼,1-4月销量466万辆,同比上升24.6%,是唯一实现同比正增长的派系品牌。市场份额方面,自主品牌市占率60.6%,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

其中,比亚迪销量第一,凭借主力型秦PLUS、驱逐舰05、宋PRO等多款荣耀版型上市,月销持续超过30万辆;奇瑞、吉利受益于出口市场增长、多款新能源型上市影响,销量同比增长较为突出。

不过,价格战虽然能活跃市场,但是也存在负面影响。受价格战影响,行业利润率处于历史低位。在已公布一季度财报的企中,接近7成净利润同比下降,且降幅明显,这也导致企生存压力大,边缘企面临淘汰风险。同时,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上,流通行业仍处在不景气区间。

市该走向何方?

综合宏观经济、产业政策与竞争态势,盖世预测2024年中国国产乘用市场将保持3.1%左右的增速发展,其中出口市场和以增程、插电混动为代表的新能源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季度销量将呈阶梯式增长趋势。一季度整体乘用开局良好,预计后续季度销量将逐步增长,2024年分季度销量将呈阶梯式发展趋势。二季度开始,“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热门新上市及产能爬坡都将利好二季度市发展。

盖世研究院认为,由于去年下半年销量基数较高,预计今年下半年销量增幅有限,从同比增速上看,整年分季度表现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

国产乘用市场进入存量低增速发展阶段。当前行业洗牌提速,新能源和海外出口成为市场拓展的核心驱动力,盖世研究院预计2025年、2030年中国乘用市场规模分别超过2740万辆、3040万辆。

新能源市场的崛起也将为新能源MPV和越野细分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会。2024年新能源MPV在售型数量有望超过其他类型MPV型,而众多企也开始加码新能源越野市场。

未来出口增长持续的核心在于新能源,欧洲、东南亚将成为前两大市场。盖世研究院预计燃油出口从2025年起保持相对稳定,而新能源将成为中长期出口核心增量。

分区域来看,欧洲为新能源出口核心市场;东南亚以出口燃油、新能源并举,未来将成为第二大市场;拉美、独联体国、中东等市场将长期以出口燃油为主。

自主企凭借新能源和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长城等自主企表现优秀。

由于新能源转型缓慢,合品牌国内市场增量空间有限。为此,合品牌开始积极求变。新能源上,广丰田推动新一代智能电混双擎全面应用、东风日产于2024年推出超混电驱技术发展。出口上,北京现代、长安福特扩大出口规模,东风日产将于2025年启动产品出口。合品牌也将深入本土化战略,其通过推出中国式产品/品牌以及加强本土化生态圈建设促进“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落地。

车市的天平正在向谁倾斜?

国内新势力玩将进入规模化和优胜劣汰发展阶段。盖世研究院预测,问界的新和产品更新迭代实现销量明显增长,2024年销量或达44.9万辆;理想推迟纯电上市计划到2025年,不过价格更低的理想L6将带来主要增量,2024年销量或达48.8万辆;小鹏和蔚来开启全新品牌,年销量或达20万辆左右;零跑主打高性价比产品,年销量或在22万辆左右;小米因为强大的营销能力+金+生态+渠道源,年销量或在10万辆左右。

总结:当前,受益于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中国乘用市场增长迅速,尤其是自主品牌正在加速追赶外品牌,不过在这个快速增长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隐忧,诸如,欧盟的反补贴调查、美国对华加征301关税等贸易保护,以及红海航运受阻、俄罗斯市场支付路径受限导致出口业务回款困难等出口干扰。而如何打破这种不公平待遇,乘胜追击,是企当下需要深思的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qq303154759进行处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