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珊珊
火热的盛夏,炙热的战绩。
日前,北汽集团公布半年度业绩,整车产销、营业收入、利润实现全面增长,整车生产和销售增幅都超过20%。
在产业持续振荡,车市价格战连绵的背景下,北汽何以逆势突围,实现了今非昔比的跃迁升级?
双向拉动,自主自强
2023年是北汽集团将改革红利转化为业绩成果的关键之年。过去3年,北汽集团进行了一次“瘦身健体”的改革。
其中,“瘦身”指的是公司深度聚焦主业,而“健体”指的是北汽集团着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随着三年改革创新的深耕和“聚焦主业、减量提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党建引领”五个发展举措的扎实落地,北汽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上半年,北汽集团实现整车生产81.6万辆,同比增长24.1%;整车销售81.9万辆,同比增长22.2%,跑赢大盘十余个百分点,在汽车行业前十企业中增速稳居第三;营业收入2388.9亿元,同比增长15.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企业效益稳步提升。
自主板块,北汽股份上半年实现销量7.12万辆,同比增长108.4%,出口同比增长235%,电车业务同比增长160%,创下近年来半年产销总量和全年经营指标完成进度的最好成绩。北汽蓝谷上半年累计销量35191辆,同比增长了106.88%。尤其是6月份的销量达到11224辆,同比增长212%。
在国内市场不利局面下,针对重点市场、重点车型大力挖潜,新能源和出口成为销量提升主动力。
另一方面,作为北汽集团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极狐销量也在稳步爬坡中,上半年交付同比增长81.97%,保持稳定增势。
今年以来,极狐落地场景化造车,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亲子车考拉;极狐森林版正式上市,首创“森林氧吧”模式,带来健康的驾乘环境。根据规划,极狐汽车今明两年将陆续推出7款新品,并加大力度拓展销售渠道,以对产品上量起到推动作用。
不过,销量的大增并没有给北汽新能源板块带来利润状况的明显改善。去年,在锂价高企的背景下,国内新能源车企普遍利润微薄。今年上半年,虽然锂价大幅下降,但车市“价格战”全面爆发,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加之公司产品仍处于持续爬坡期,规模效应不足,产品成本持续承压。
事实上,在智能电动化的大趋势下,如何在扩大新能源份额的同时实现盈利,已经成为包括北汽集团在内的所有车企都必须面临的共同难题。
市场变奏,合资抗压
一直以来,北京奔驰就是北汽集团利润的中流砥柱,今年也不例外。上半年,北京奔驰利润计划超额完成,实现年度任务过半。加上进口车,梅赛德斯-奔驰向中国客户累计交付37.72万辆新车,同比增长6%。
5月底,北京奔驰旗下首款基于EVA纯电平台打造的中大型纯电SUV——全新EQE SUV上市。下半年,奔驰还将投放包括全新E级车在内的5款全新车型。
目前,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被国产新势力占据先机,EQS、EQE等尽管是基于全新平台打造的电动车,但想要开拓出和燃油车媲美的市场份额,面临巨大挑战。
另一大合资品牌——北京现代,销量也持续企稳回升中。
近年来,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二线合资品牌份额肉眼可见的下降,韩系车也不能幸免。北京现代并没有躺平,而是痛定思痛,在“2025向新计划”的推动下,加速转型调整。
上半年,北京现代累计销售123,259辆,同比增长13%。其中,主力车型第七代伊兰特贡献53,661辆,同比增长27%;第五代途胜L和全新ix35组成的SUV双子星6月实现销量49,693辆,同比增长29%。
6月18日,北京现代在启动“2025向新计划”后的首款新车——MUFASA沐飒正式上市,定位紧凑型SUV,为下一步复苏奠定基础。
根据规划,未来3-5年内,北京现代将构建一款MPV、两款轿车、三款SUV车型的混动化产品矩阵,重回年销量50万辆以上的销售目标。另外,现代汽车也在加速高性能电动车N品牌入华计划,全新Elantra N将于下半年开启交付。
苦练内功,科技北汽
科学领域中,相对论在高速运动与强引力场方面得到大量应用;而对于北汽,相对论则是科技的落地与用户出行之间形成的循环。北汽相对论的基础,是对创新的探究。
近年来,北汽集团大力推进“大自主”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在电池、电机、电控、氢燃料、智能网联、整车架构等关键技术领域形成北汽专属优势。
让每一位用户得到最优体验,是北汽研发的动力源泉。
比如,传统后视镜遇到雨雪天气和夜间行驶,驾驶员的视线就会受阻,产生安全隐患。北京汽车魔方配备的电子后视镜,将两支高清摄像头替代传统后视镜视野是传统外后视镜的3倍,当遇到高速、转弯、倒车等情况时能大幅缩小盲区。
比如,电动汽车时代,因没有了传统燃油机的噪音,人们对于驾乘的静谧要求更高。在极狐阿尔法T与阿尔法S上,在高速驾驶时产生的噪声实际听感相当于“1米外的细语声”。
在核心“三电”方面,北汽更是苦修内功。比如,极狐阿尔法T森林版和阿尔法S森林版,搭载的就是——极锋动力(α-power)。这是北汽集团自主研发的高集成度的三合一电驱动力总成,最大峰值功率为175kW,最大扭矩为360N·m,最高系统效率高达93.5%,单电机效率突破了97.7%。
按照计划,未来五年,北汽集团将投入超过500亿元用于研发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三线并举新能源
在新能源方面,北汽集团坚持“纯电+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三线并举”的技术路线,推进产品端和企业端的同步转型。
7月20日,安鹏绿色(北京)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启动,目标总规模30亿元,重点布局以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及燃料电池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和首都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北汽集团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的产业体系,牵头建设了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和北汽股份、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效支撑了北京市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随着降碳行动的持续落实,目前北汽集团已拥有1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3家A级环境绩效企业。
发挥“链长”强体系
北汽自主品牌的快速进步,是不断加深内功修炼的成果,也是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体现。
围绕汽车主业关键核心能力,北汽发挥整车企业“链长”作用,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不断扩大高质量“朋友圈”:
上半年,北汽集团先后与博世、伯特利、地平线、宁德时代等企业建立并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北京市属企事业单位协同发展,在车辆采购、智能驾驶、芯片搭载、资本运作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不仅如此,作为首都市属国企,北汽集团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此前,聚焦新能源产业链建设、人工智能、5G、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北汽集团已经与华为、百度、京东、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浪潮集团等头部企业深化合作,共赢发展。
这一系列的战略合作,不仅强化了北汽集团的抗风险能力,更深度锻造了公司的体系能力。
人汽观察:
做好当下事,谋好未来事,也正是通过以上五大维度的提升,最终在2023年市场并不友好的逆风态势下,北汽呈现出今非昔比的新颜。
正如北汽集团董事长姜德义所述,当前北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纵深阶段,许多制约发展的关键难题得到初步解决,后续问题更要靠发展来解决。在评论人士看来,三年改革成果显著,也为下一步“谋好未来事”积累了足够底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qq303154759进行处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